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广东省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
三招应对展销会购物风险
作者:梁慧玲 刘维善 黄劼


  本报广州讯(梁慧玲 记者刘维善 黄 劼)临近春节,各类展销会开始频繁登场。展销会里衣服鞋帽、食品、药材、参茸海味、金银首饰、小家电等商品应有尽有,大多冠以厂家直供,以品质有保证和低价吸引消费者进场购物。根据以往投诉情况,广东省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展销会购物风险。
  三市消委会联合发布的消费警示中列举了展销会购物的各种风险。一是虚假宣传。通过“厂家直销”、“大甩卖”、“特产”等宣传,误导消费者,消费者难以鉴别“厂家”、“特产”的身份,商品真假难辨。二是举证无门。展销会购物,商家大多不开票据,难以证实消费者与展销会的购销关系,发生纠纷后难以维权。三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部分经销商借助展销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假冒品牌服装等。四是异地维权难。即使产品有正规厂家,厂家可能在其他地市或外省,消费者可能面临异地维权难的风险。五是谎称降价大甩卖。消费者大多认为展销会的商品是厂家直销的,价格肯定便宜,且认为最后几天,参展商不愿带走产品,价格会更便宜,便疯狂抢购。谁知,展销会最后几天风险更大,参展商一旦撤走,追讨更难。
  三市消委会分析认为,展销会作为一种形式灵活的营销方式,其商品具有性价比高、种类多等优势,对消费者颇具吸引力。但由于展销会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一些商家在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下缺乏自律,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因此,建议消费者到展销会要理性消费,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了解展销会主办方的资质和信誉,不能被其宣传和低价欺骗。其次,仔细查验商品是否属于“三无”、假冒伪劣产品,选择编号齐全的正规展位,购物时认准品牌名称、厂家厂址,看清销售的产品与展位的标牌是否同一厂家产品,防范被混入展销会的“游击队”蒙骗。再其次,索要购货凭证。当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如果经销者已撤展,消费者凭购物凭证可以找展销会主办单位承担责任。如果主办单位也不知去向,可按照外包装上的信息直接找生产厂方索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投诉警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招应对展销会购物风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