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
卫生部提醒民众警惕疟疾威胁
作者:唐夏


    ■本报记者 唐 夏
  4月26日是第四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消除疟疾,履行承诺”。卫生部日前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疟疾日”防治宣传活动的通知》,并发布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及疟疾防治背景知识,希望全社会广泛重视,加强防控,完成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承诺。
人员流动致输入性病例增加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经过多年积极防治,我国疟疾疫情显著下降。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疟疾发病人数从建国初期的每年3000万下降至2010年的7433例,其中,间日疟4943例,恶性疟1287例,死亡15例;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省份已消除恶性疟。但是,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旅游等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病例明显增多。根据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2011年1—3月,因患恶性疟死亡11例,均为20—50岁青壮年劳动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专家建议,到上述疟疾流行区生活、居住过的公民,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当尽快去医院检查。
预防关键是防止蚊虫叮咬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疟疾防治背景知识》指出,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蚊子的一种)叮咬人传播的。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为9-14天。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治疗须全程足量规范用药
  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4期:1.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2.发冷期。手脚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此期可持续2小时。3.发热期。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有些病人出现抽搐,发热期可持续2—3小时。4.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出汗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疟疾反复发作后,病人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情况,如未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目前,对于间日疟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在第二年春季还要采用伯氨喹再进行一次抗复发治疗;非重症恶性疟患者可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复方青蒿素片等进行治疗;重症恶性疟患者应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针剂进行抗疟治疗。
  2010年5月,卫生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通过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加大疟疾病例发现力度,同时,对可能发生传播的疟疾疫点进行疫点处置。目前,中央财政和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对疟疾流行区开展发热病人血检予以补助,在所有疟疾流行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领取到免费抗疟药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