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节能减排·绿色驾驶”开启中国行
作者:刘秀文 谢莉葳


  本报讯(刘秀文 记者谢莉葳)每周少开一天车,多人出行尽量拼车,定期进行车辆保养,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减少杂物减轻车重……9月1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简称UNDP)、中华环保联合会在京发起了“节能减排·绿色驾驶”中国行公益活动,倡导绿色驾驶理念,宣传和动员广大车主,养成良好驾驶习惯,训练和培养节油驾驶行为,营造绿色生活方式。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破7000万辆,包括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天津在内的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又新增机动车1005万辆。迅猛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不仅加剧了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危机,排放的污染物更是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大量的能源浪费和流失,以及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响应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和特点,中华环保联合会倡议有车一族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果一次良好的驾驶习惯和方法可以节油0.01千克的话,那么全国6000万辆小汽车就可以节约600多吨汽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6万千克。”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致辞时表示,希望能将成功的节能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国6000多万辆小汽车。
  所谓绿色驾驶,是指能够节省燃油、降低尾气排放,同时又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驾驶方法。“节能减排·绿色驾驶”中国行公益活动希望借助国内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的公益宣传,向广大驾驶者大力宣传和推广绿色驾驶理念,同时邀请周迅、王励勤等文体明星担任中华环保公益大使,发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倡议广大驾驶者尤其是年轻人养成低碳出行、绿色驾驶的好习惯。
绿色驾驶窍门种种
  即便在理想状态下,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也只有31%可以转化为牵引力,剩下的69%统统都消耗在克服外部阻力和损失上了。如何让这31%的能量都用在有效行驶上,业内人士总结了以下小窍门:
  ○计划好路线:如果每天多行驶2公里,那么平均每月将多消耗6升汽油,按照国Ⅲ标准计算,每辆车每月多排放270克的二氧化碳。
  ○检查后备箱:车上每10公斤物品随车行驶1000公里,就会消耗0.8升汽油。建议经常检查行李箱内是否装有不需要的物品,一箱矿泉水会让你每月多烧掉近1升的汽油。
  ○边走边热车:车子启动后在原地停留超过1分钟,不仅对发动机的损耗大,还增加了11.3%的二氧化碳排放。正确做法是,无需原地热车,慢行几分钟,不要马上加速,让引擎热起来之后,再均匀加速行驶。
  ○平缓加油:同样的速度,猛踩油门和平缓加油,油耗相差可达12毫升,每公里会排出多余的0.4克一氧化碳。
  ○掌握换挡时机:当发动机在2000-3000转之间换挡时,扭力比转速不足或空转时大1.4%,可发动机的磨损却会为此减少2.6%。
  ○避免低挡高速:对于手动挡车来说,低挡高速行驶,会使油耗超过正常值45%。
  ○高速行驶请关窗:开着车窗高速行驶,就好比车顶装了一面帆。关闭车窗,风阻可降低30%。
  ○慎用刹车:老司机都知道,一脚刹车两毛钱,这还不包括刹车片和轮胎的损耗,急起急停的驾驶风格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要频繁变线:频繁变线常常要改变速度、急加速、急刹车,不知不觉中大量的汽油变成了没有充分燃烧的尾气。
  ○停车熄火:发动机空转3分钟的油耗可让车行驶1公里。建议凡是停车等人、堵车怠速4分钟以上、等红绿灯超过1分钟时,最好将引擎熄火,重新启动会更省油。
  ○匀速行驶:每辆车都有自己的经济时速,匀速行驶不是指低速行驶,车速低不一定就省油。
  ○注意燃油品质:如果常年使用标号不匹配的汽油,发动机排放超过正常值4%,发动机寿命将为此缩短1年。
  ○定期保养:常见的故障中83%是因为没有科学保养而造成的。这些故障会影响车辆寿命2.2%,排放7.3%。保养好的车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不到1%。
  ○减少短途出行:冷车第1公里的油耗是平时的5倍,因为发动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各部件达到最佳状态,这个距离一般来说要4公里。
  ○保持正常胎压:以40公里行驶的车辆轮胎气压每降低30%,小轿车油耗将增加 5%-10%,柴油载货汽车油耗增加 20%-25%,轮胎寿命也将大大缩短。
  ○少用耗电设备:后风窗加热器使用10小时,整车油耗将增加1升。车上用电都是油烧出来的,比从银行买电贵多了。
  以上种种绿色驾驶技巧虽多,但切记最大的前提是安全,每处理一次事故所带来的能耗是发生事故的170多倍,所以安全驾驶才是最大的环保。
(刘秀文 谢莉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汽车·选择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能减排·绿色驾驶”开启中国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