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实物与网店图片“判若两包”
作者:武佩剑 李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那个包不错,我也买一个吧。

图2 找到了,就是这一款。

图3 真快,我的“宝贝”送来了。

图4 怎么回事,跟网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武佩剑 本报记者 李 建 文/摄 ●消费者讲述 讲述人:网友可可 网购买回假 本姑娘网购已10年有余,不仅是多家购物网站的VIP,更是淘宝网的骨灰级买家。 前不久,我在逛街时看中一个女孩的时尚小背包,回家后在淘宝上一搜,蹦出来N款类似的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最低的一款才65元。作为一位骨灰级买家,对于65元这样的白菜价,我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完全“免疫”,可对于二三百元的价钱,就心痒得直“长草”了。 左挑右选,我终于选中某网店一款标价230元的包,仔细看配图、描述,从材质到做工,每个细节都有细致的说明。下单前,为保险起见,我在淘宝旺旺上对网店客服人员表示了一下对价格的疑虑:“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真货么?” 对方回答得很痛快:“亲啊,这个是我们联合供货商搞活动,决定按成本价销售几天,主要是为了拉人气。”随后,客服人员还出示了店里“7天无理由退货换货”的告示。看到这家店铺显示的是五钻信誉,近100位买家的好评,我就放心地下单了。 4天后,“宝贝”终于收到了。满心欢喜地打开邮包,我就“零乱”了,光看粗糙的包装,就知道这货肯定是那些非专业山寨人士的手笔,而且是很不敬业的山寨人士。 再次对话卖家,人家态度挺好,但是对于我对假货的质问,根本不接茬儿,只是一口答应不满意可以退货,但有两个条件,第一,邮费得我自己出,第二,必须先给好评,才能退款。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投诉,写文字,拍照片,上传,等回复。就这样,在与卖家不断交涉、扯皮、斗智斗勇中,我不但牺牲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还牺牲了美好的心情。经过20多天的坚持,最终还是以自出邮费、不加评论的条件,退掉了那个恼人的包。 ●陷阱揭秘

揭秘人:车女士,资深网络客服人员 “宝贝”到手才发现实物与网店挂出的图片差异较大;卖家吹嘘出身名门的“大牌名品”,在原产地“查无此物”……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投诉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3月份投诉高达13920起,而卖家虚假宣传则以63.1%的投诉率高居榜首。 事实上,卖家忽悠网购者的招数并不复杂,车女士日前向记者爆料称,网店不实推介与宣传,其实只有“三板斧”: 网店装修全靠偷移花接木巧忽悠

很多卖家在进行网店装修时,店铺内“宝贝”的图片并非实物拍摄,而是偷用其他网站的同类产品图片,“宝贝”介绍也是抄袭。当然,也有很多卖家是制图高手,漂亮图片往往不是商品的真面目,一些色差、瑕疵甚至不同款式的关键细节都被制图软件“修”得无可挑剔。 不实宣传抬身价大牌名品多是假

残次品、仿真货、二手货,只有经过卖家“包装”才能“粉墨登场”。这些价格低得离谱的所谓“大牌”商品,常常被包装成“超低价外贸尾单”或“海关查没品”。同时,卖家还会花钱屏蔽针对该商品的不利言论、通过消费者退货必须给好评等附加条件营造该商品人气火爆的虚假场面。劣质商品经过卖家如此“包装”之后,摇身一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宝贝”。 低价诱惑设圈套承诺到头都是空

部分网店打折和团购等促销手段,其实都是虚晃一枪,其商品的实际售价要么比实体店高出很多、要么就是事先“埋伏”好高额邮寄费用。网购数码产品、名牌服装等,常有卖家标注称“支持专柜验货”、“保证正品”,但这样的承诺是一句“空头支票”。实际上,很多品牌不提供所谓的“专柜验货”,即使有好心的店员自行帮助检查并告诉产品真伪,也不会由该品牌出具证明,消费者根本无法退货。 (本文图片为情景再现) ●专家说法

立法规范网购

河北省消费者协会社会监督部副主任、律师冯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强网络营销监管,需要以法治网,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网络交易的专门法律,就市场准入、信息披露、信用评价、电子支付、网络二手交易、冷静期制度、隐私权保护、投诉处理机制、电子证据、举证责任、诉讼管辖、诉讼主体、诉讼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措施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从立法层面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网购监管的法律设计应本着公平的原则,同时注重可操作性,如可以赋予消费者买卖合同无条件解除权,卖家用盗图、促销噱头等形式欺瞒消费者,则消费者可以无条件解除买卖合同;明确划分网络购物平台各方的责任与义务,电商应在一定范围内承担侵权或连带侵权责任,从而迫使网络购物平台约束其商家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实现网络内部自律,降低消费者的网购风险;设立第三方网络消费保障金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对电子商务企业商品宣传推广等营销行为进行信用评价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投诉】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实物与网店图片“判若两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