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捐款帮助有困难的人固然是好事,但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
■本报记者 谢莉葳
一提起慈善,公众就想到捐款。而日前在京举办的2012企业社会责任亚洲峰会上,知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茅于轼提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捐款是锦上添花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公众首先应认识到,所有的企业都有公益性,都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茅于轼演讲时指出,公众所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一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但一大部分要靠企业提供。企业赚钱的同时,也满足了公众的需要。企业能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捐款帮助有困难的人固然是好事,但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企业的本分应是创造财富,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多赚钱,才有能力拿出利润的一部分反哺社会。
有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履行好经济责任,在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尽可能保障利益相关方(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其次是伦理责任,即让社会和环境不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消极影响。最后才是慈善责任,扶贫济弱,帮助他人。
其中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义务,与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理论不谋而合:如果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质量过硬消费者最买账
从抗震救灾、扶贫济困,到教书育人、环境保护,汽车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公益事业,树立良好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福特设立汽车环保奖,奥迪开办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宝马举办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奔驰支持中国自然遗产保护,丰田举办交通安全体验活动,标致雪铁龙举行道路安全主题创意大赛,长城汽车捐助大学学子,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走进乡村学校……汽车企业争相发布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尽管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捐款捐物。清华-罗德2011年底发布的《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显示,高达84.7%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与服务。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首先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利润之源。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是2012年3月《财富》(中文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排行榜”中对汽车行业的一大评判标准,其重要性高于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运用生命周期方法和环保理念,设计开发更多的低碳排放汽车,生产厂房获绿色建筑LEED认证等。“以优质、安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范红教授表示,要想树立良好社会责任形象,过硬的产品质量消费者最买账。“先做好产品,再做好事。”
此外,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有,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也被认为是汽车企业义不容辞的三大责任。
慈善不只是零和游戏
作为公益事业,如果收钱就被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
以“本地创新应对全球挑战”为主旨的2012企业社会责任亚洲峰会,吸引了超过450名国内外专家,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及学术界代表,就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能源紧缺、公共健康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务院参事、非赢利公益组织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主张培育一大批社会企业。
与普通企业不同,社会企业的经营范围或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或对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残疾人或者妇女等有所帮助。这些社会企业不但提供产品,还要投资于社会责任。比如:靠收旧衣服上网销售、将所得收入捐赠的善淘网,北京通州一家低价收费为边远地区务工人员传授技能的保姆培训学校,靠收费手术收入来贴补大量贫困人群免费手术的沈阳某眼科医院……汤敏认为,不能简单认为慈善就是白给钱,只要收费就不是慈善。社会企业虽然收费,但只是持平或微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却不可估量。
至于社会企业应不应该赚钱?赚了钱要不要分红?这一争议业内存在巨大分歧。茅于轼的观点颇为激进,认为即使是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也应当允许其赚钱,甚至分红。“企业行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双赢,通过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赚钱并为社会创造财富。慈善不应当只是你赚我亏的零和游戏,舍己利人只是单赢,利人利己才是双赢。”茅于轼认为分红可以吸引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性社会企业中来,使得这类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据悉,国外企业很多是将公益事业交由专门的非赢利机构来做,企业只管专心赚钱,做好本分工作,将收入的1%投入社会责任企业。“中国其实有很多有钱人,愿意掏钱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但又害怕露富。”茅于轼认为应该将这样的钱收集起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把钱投到公益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