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系列报道之七
诚信是保健食品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时下,保健食品安全状况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转。内诚于心,外信于行,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一种战略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企业市场经营的通行证。保健食品企业必须增强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日前,在中国保健协会举行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总结大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司司长童敏如是表示。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重安全、讲诚信、能创新的优秀企业。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建立原料基地、严格审核原料供应商,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一些企业把诚信建设贯穿到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树立企业诚信规范经营的良好品牌形象;一些企业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保健食品行业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予以解决。例如,有的企业重市场营销,轻质量管理;有的企业重广告宣传,轻科技创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质量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有的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为牟取暴利虚假宣传,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当前保健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多发、矛盾复杂叠加的阶段,要集中力量对保健食品市场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童敏强调,今后要全面排查保健行业潜规则,防止系统性安全风险;要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切实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生产许可证和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管;建立监督检查安全隐患处理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推动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适时制修订相关规章规范与技术标准。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指出,近几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人群逐渐从老年人向中青年人扩张,消费主力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全球每年保健食品消费总量已达2000多亿美元,约占食品消费总量的5%。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外,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并有赶超欧美国家的趋势。2009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据艾凯咨询公司发布的《2012—2016年保健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保健食品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并将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人均消费将达到300元,消费总量可突破4500亿元。童敏也认为,我国处于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8000美元的跃进阶段,保健品的消费属性正逐步从可选消费品转为生活必需品,保健产业的黄金10年即将来临。
  据悉,从2005年开始,经商务部批准,中国保健协会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今年,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环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广东紫薇星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价为AAA级信用企业。

●编 后

  《诚信是保健食品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一文是本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此次系列报道共七期,前六期分别是 《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存在三大“短板”》(8月13日B1版),《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为何难检测》(8月27日B1版),《解酒保健食品不靠谱》(9月3日B3版),《科学监管促铁皮石斛产业发展》(9月17日B3版),《网销保健食品亟待建立准入制》(10月1日B1版),《打击假冒保健食品任重道远》(10月15日B1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诚信是保健食品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