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青岛 有啥问题都拿汽车“三包”说事
作者:王照重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照重

  据统计,目前青岛市有各级别的汽车经销商365家,主要集中在重庆南路、深圳路、长沙路等区域,车型基本覆盖了目前国内在售的所有汽车品牌,日均销量保持在600辆左右。
  青岛市市北区工商局重庆南路工商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辖区内汽车经销商较集中,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关于汽车的投诉,“汽车三包”实施后,投诉的问题依然和此前差不多,投诉数量增加了不少,调解起来依然很费劲。
  据记者从多家汽车4S店了解到,不少消费者主动在网上查看了“汽车三包”知识,但由于对此一知半解,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拿汽车“三包”说事,这也让销售商很“受伤”。“在调解汽车投诉中,一提到让消费者去鉴定,消费者一般会误解这是执法部门在推诿,其实这是对工商部门的误解”,该所执法人员表示。没有权威的鉴定,就一味判定由哪一方来承担责任,这是不合法的,不公平的。但是一提到鉴定,由于鉴定费时费钱,调解基本都会卡壳,类似由于鉴定调解不下去的案子不在少数。

●案例

  青岛消费者张女士在2013年10月底,选中了一款中外合资品牌的SUV,并于2013年12月上旬拿到了车。由于要出差,她把车提回家就锁在了车库里。两周后出差回来,发现车辆右后车门上有一道明显划痕,遂找4S店协商处理。4S店却表示,车已经开出就对此不再负责,况且已经两周了,划痕成因不明,也不在“三包”范围之内,不能免费处理和做出赔偿。张女士认为是汽车质量问题,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青岛市市北区工商局重庆南路工商所接到张女士投诉后,立即着手处理。经销商表示,从实际情况考虑,消费者提车时应该仔细检查车辆,确定没有问题才肯提车。车上的划痕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很难说清楚。
  经过三次调解无果,工商执法人员只得建议消费者去做鉴定。

●分析

  汽车“三包”严格规范了汽车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修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为处理汽车产品质量纠纷提供了更具体可行的法律依据,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便捷的路径。但是调解也需要依据事实判定责任。判定责任的途径一是通过法律,二是通过鉴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青岛 有啥问题都拿汽车“三包”说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