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系列专题报道之五·月饼安全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为保障食品市场安全,全国各地工商机关从8月份开始就开展了月饼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商部门对食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月饼专卖店、蛋糕店、副食品店及农村、城乡接合部的流动摊点等进行集中检查,重点检查了生产经营者是否存在制售假冒伪劣月饼、过期月饼,是否存在过度包装、虚假标识、掺杂使假、短斤少两、虚假宣传等问题,从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包装宣传和市场自律四方面打响了月饼保卫战。
严格准入——“三无”产品就地查封
9月15日,江西省上高县工商局依法就地查封无厂名、厂址的月饼1.6万余个,责令15家经营户将无检测报告的月饼下架。同日,吉林省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绿园分局端掉了一个制作黑心月饼的非法黑作坊,并没收了上千斤“黑心”月饼。据称这些黑心月饼都是销往附近的农贸市场和小超市。
随着月饼销售进入旺季,一些人打起了制作“三无”月饼牟利的主意。为了从源头控制月饼市场食品安全,各地工商机关在严格审查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外,坚决取缔无照加工黑窝点及变相销售过期、霉变月饼的摊商,严查超范围经营和乱设摊点的违规行为,以期从源头上保障月饼食品安全。
记者获悉,自9月份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工商局就对市区内153户超市以及3763户月饼店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采用“看、品、验”的方式对月饼进行检验检测,并且配合质监部门,对月饼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检疫设施、原料质量、包装材料、卫生状况进行全面清查。“不合格的月饼一律没收,以次充好的月饼也被要求下架。”据执法人员介绍,一些加工作坊的卫生环境差,而且藏在社区里头,明显不具备加工月饼的条件,有的作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目前,共有10家无照经营的黑作坊被取缔。
除了无证经营,执法人员还发现,某些获得许可的月饼加工企业也存在证照过期的问题。据了解,潍坊市工商局已经将月饼作为重点备案检查商品类型。每条路段、每个社区都被划分成更小的片区,由专门的执法人员负责监管。
从严检测——“问题”月饼一律下架
作为食品流通环节的把关人,工商部门在严把月饼市场准入关的同时,还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
9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委托自治区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南宁、贵港、梧州、桂林、钦州、玉林6市的食品批发市场、超市、食品经营商场等流通领域,抽查了28家商家,50个批次的月饼样品。结果,有4个批次的样品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8%,其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超标。
9月16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了对肇庆、阳江、惠州、中山和珠海五市共100批次月饼的抽检结果,合格率为96%。据悉,此次抽检的100批次月饼来自上述5个城市流通领域中的3家商场、12家超市、3家食品店、4家个体工商户和一家酒店经销的61个品牌。工商部门对这些月饼的糖精钠、甜蜜素、铅、大肠菌群等10项项目进行抽检,结果发现,有4批次月饼的菌落总数超标。
9月18日,天津市工商局对天津、上海、北京等7个省、直辖市31家企业生产的50个批次月饼进行了食品质量抽样检验。结果显示,标称辛集市众大食品厂生产的批次为2010810、规格为120g/块的麦好香月饼质量不合格,原因也是菌落总数超标达1.8倍。
据悉,菌落总数超标跟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人员卫生以及包装容器、运输和储存条件等因素有关。对于抽样检验发现的质量不合格月饼,工商部门已责令全部下架、停止销售。对继续销售的,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严防忽悠——严打过度包装和虚假宣传行为
天价月饼、过度包装等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自然也成为工商机关月饼市场专项整治的重点。
9月15日,北京市发改委、商务委、工商局和质监局四部门联查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据悉,所谓“过度包装”主要通过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三个指标判断。对于糕点类的月饼来说,空隙率应小于等于60%,包装层数应在3层以内,包装成本应占销售成本的20%以下。如果以一盒标价为288元的月饼为例,其包装材料成本应控制在57.6元以内。
9月21日,安徽天长市工商局秦栏工商所执法人员对一款过度包装月饼进行了下架处理。据介绍,月饼质量和是否过度包装等是天长市工商局月饼市场专项整治的重点,该局对包装体积超过商品本身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30%的,一律作下架处理。
今年月饼市场虽然少了些天价月饼,但却涌现了不少主打健康牌的另类月饼,如鲍燕翅月饼、无糖月饼、虫草月饼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工商局12315投诉申诉举报指挥中心9月8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不要轻信“无糖月饼”,当心奶酪、冰激凌等变相高价月饼。
工商人员提醒,真正意义上的无糖食品并不存在,所谓的无糖月饼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均属夸大虚假宣传。月饼属普通食品,其保健效果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
严查自律——发现“问题”月饼将摘牌
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月饼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一些地方工商机关在建立经营者自律制度之余,还积极与生产者联系,引导月饼生产者自律。
9月18日,连续3年被工商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誉”单位的武昌扬子江乳业公司,公开向工商部门承诺,扬子江月饼如有质量问题而被投诉,甘愿自摘“守合同重信誉”匾牌,并主动接受处罚。据了解,武昌工商人员在检查月饼时发现,中百、麦德龙等大超市,都在卖扬子江月饼。为从源头抓起,紫阳工商所近期每天派人,到厂里查看检验报告。在工商部门的监管下,扬子江乳业公司自愿向工商部门立下“军令状”。
作出同样探索的还有北京丰台工商分局。9月10日,丰台工商分局举行了“规范节令食品经营行为,确保首都节日食品安全暨生产、市场、销售三方签约启动仪式”,109家农副产品市场、30家月饼生产企业和大闸蟹供应商代表参加了活动。
业内人士认为,“三方签约”着重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客体准入,通过引导、协调食品生产者、经销者和市场主办单位签订三方自律约定,将改变以往单纯以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商户为重点的监管模式,确保首都节令性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