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扬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试点地区名单,其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包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试点区域有山东省、湖南省和重庆市(据12月28日《成都商报》报道)。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学,二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呼吁和努力,前一个问题在很多地方已初步解决,因此,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尤其是高考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紧迫了。
但是,将山东省、湖南省、重庆市选定为异地高考试点区域,颇有些令人费解。山东、湖南是人口输出大省,而非人口输入大省,重庆市也非人口输入大市。作为旨在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学、升学办法的教改试点,理应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作为试点区域,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直辖市,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将人口输出大省作为试点区域呢?在这样的区域试点成功,其经验并不具普遍意义,一旦推广到外来人口集中的省市,仍然会遇到新问题、新矛盾而“水土不服”,这样的教改试点有多大意义?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确实较难。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子女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可能会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态度和决策。但是,正因如此,相关改革只有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作为试点区域,才能在试点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试点成为推广的先导。想想看,如果此项教改能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成功,何愁今后不能顺利推向全国?
当然,不能完全责怪教育部选择不当。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曾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异地高考改革试点,提出改革方案。可能是由于申报改革试点的省份不多,尤其是那些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不愿先碰这个硬钉子,没有申报改革试点,最后教育部才不得已选择上述3省、直辖市作为试点区域。若果真如此,那么我认为,对于这种可能有损地方利益的改革试点,试点区域的安排不能完全靠地方政府自觉自愿,教育部应从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制性安排一些省市作为试点区域,同时辅以配套措施,比如依据非户籍高考生的数量,对试点区域给予高考录取名额上的倾斜,以调动其改革的积极性。
人口自由迁徙、户籍平权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教育领域的相关改革要有使命感,更要有紧迫感,要敢于迎难而上,去啃一啃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