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几年前,有人告诉你,未来的汽车不再需要双手和双脚便可完成整个驾驶过程,恐怕还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而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变革,人们的认知已彻底改变了。
随着5G商用落地及车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成为2019年度最受关注的领域。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自动驾驶已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虽说距离真正市场化还为时尚早,但对于引领科技发展潮流的汽车企业来说,谁能率先在技术和生态方面取得领先优势,谁将占得市场先机。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一阵“自动驾驶”风暴,包括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在内的乘用车主机厂,都不约而同地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国内近期上市的大量新产品中,很多车型搭载了L2.5甚至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仅10月份以来,东风日产天籁、星途LX、奥迪Q8、一汽丰田RAV4荣放等十余款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投放市场。
百度、腾讯等IT公司频繁在国内开展无人驾驶开放活动。百度于2019年年中宣布在长沙运行Robotaxi打车车队,滴滴宣布将在上海嘉定开展Robotaxi试运营。
与此同时,在行业的推进之下,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已经发放自动驾驶汽车牌照。仅今年前4月,国内已颁发109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包含16个城市。而通过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和城市的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主流车企推出的产品均处于L2级别自动驾驶阶段,即部分自动驾驶,主要由驾驶员监控驾驶环境。紧急自动刹车、ACC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已经不算稀奇。
如果技术水平再进一步,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将正式步入L3级别。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在技术方面,L2到L3,车辆所需的计算处理能力需提升5倍,由此可见,自动驾驶的发展绝非个体的进步,而是需要软件相关技术的同步发展。
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认为,汽车产业实现从传统到自动驾驶的跨越需要时间,预计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能成长为高质量商用产品。